李長斗: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處置是檢驗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志
——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
(李長斗同志是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優秀專家,法學博士,先后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等國家部委評選為“全國平安英雄”“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榮譽稱號,榮獲國家級獎項20多次。)
馬克思指出:“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敝卮笸话l事件處置及輿論引導水平是衡量一個政黨成熟與否的關鍵指標,也是檢驗一個政黨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志?;赝袊伯a黨的百年歷史,我們黨正是在重大突發事件中艱苦創業、披荊斬棘、歷經磨煉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政黨,一部百年黨史也是一部黨的突發事件應對史及輿論引導史,黨委政府在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也有慘痛的教訓。尤其在全球互聯網發展新態勢下,如何加強和改進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及應急處置,強化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與發展的重大戰略抉擇。
2023年10月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統謀劃和部署,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加強和改進黨對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指明了方向。
學習貫徹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必須審時度勢,加強改進黨對重大突發事件網絡輿論引導和輿情處置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決有效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風險,敢于亮劍,敢于斗爭。落實政治責任,勇于改革創新,強化法治保障,建強干部人才隊伍,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堅強政治保證。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在管網治網上出重拳、亮利劍,打贏網絡意識形態領域一系列重大斗爭,根本扭轉了過去網上亂象叢生、陣地淪陷、被動挨打的狀況,使網絡空間正能量更加強勁、主旋律更加高昂。黨員干部是我們黨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必須準確把握當前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擔當,全面提升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能力,切實維護網上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上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切實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防風險保安全、強治理惠民生、增動能促發展、謀合作圖共贏的使命任務。
01
堅持問題導向審時度勢應對重大網絡輿論是領導干部面臨的挑戰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彪S著互聯網技術發展,網絡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各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和傳遞社情民意的主通道。正確認識和有效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網絡輿論輿情工作,成為各級領導干部及相關部門面臨的重大挑戰。
1.部分領導干部現代輿論意識不強。少數地方、部門一把手仍習慣于傳統思維和經驗,在思想上沒有足夠重視網絡輿論潛在力量,不會甚至不屑于通過互聯網做好工作,遇到重大突發事件輿情主要體現為:首先是“盲目失語”。在網絡輿論面前保持沉默,不否認也不承認,這種“不聞、不問、不說”的“三不”態度最終會對黨委政府部門形象以及后續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其次是“避重就輕”。有的地方出于種種原因,用應對傳統媒體的思維和方式,不顧事實一味進行辟謠和否認,甚至出現前后矛盾,無法自圓其說,導致群眾對黨委政府的信任危機;再就是“隨意應付”。部分地方針對網友的疑問,不負責任地打擦邊球,隨意任性處置,導致重大輿情危機。
2.部分地方輿論引導應急處置機制不完善?!吧鐣W絡”時代,有些地方政府應對網絡輿情危機還非常弱。必要的輿情預判和評估體系薄弱,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嚴重滯后。有些地方在輿論引導中,防控體系很薄弱,有問題一刪了事,掩耳盜鈴式沿用過去行政管理方法。但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層出不窮的網絡平臺和瞬間爆發的輿情事件已經證明,這些舊的引導機制已不能滿足解決問題需要。部分地方黨委(黨組)亟須把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扛在肩上,真正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部分涉網部門亟須強化政治擔當,嚴格落實“網下管什么,網上就要管什么”的要求,在勇于改革創新、敢于善于斗爭上下功夫,開創新時代網信工作新局面。
3.部分黨委政府網信管理體制不健全。由于目前部分地方黨委政府網信管理體制不順暢,權責不明,管理缺位。有的幾十萬人縣區,一兩個網信人員編制都批不下來。好多縣區網信部門就幾個人。前幾年有的單位甚至就掛個牌子。在重大突發事件輿情應對過程中經常存在效率不高、推諉扯皮等情況;也存在著多頭管理,誰都管,都管不到位的現象;有些單位防控意識還停留在領導自身對輿情認知水平上,缺乏輿情應對前瞻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互聯網的有效管理。部分地方黨委政府亟須在堅持黨管互聯網,堅持網信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治網之道,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堅持筑牢國家網絡安全屏障,堅持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堅持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堅持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堅持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網信工作隊伍上下大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根據形勢發展需要,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當前,加強和改進黨對重大突發事件輿論輿情工作的領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保障,是黨中央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部署,是中央對互聯網發展新態勢的準確把握。我們唯有持續強化網信事業發展,高度關注網絡輿情,強化網絡問政,加快主流內容平臺建設,打通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的溝通渠道,建立完善輿情監管引導機制,才能掌握輿論話語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02不斷提升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敏銳性是領導干部工作的基本能力
意識形態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內容,歷來為治國理政研究的重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國家立心、民族立魂的大業。習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span>
1.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論述,加強和改進網絡意識形態考核工作。隨著全球互聯網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研究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巨大挑戰,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是維系國家安全、事業興衰的重大戰略問題,是提升社會生產力支撐綜合國力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能,關乎中華民族當前和長遠發展。加強改進網絡意識形態考核工作。通過考核,深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抓好意識形態工作一系列重要論述的認識,鞏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系列理論成果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自覺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通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網絡意識形態考核工作,深化“黨管意識形態”工作原則,全面落實黨組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確保網絡空間更加明朗,讓黨的聲音成為網絡空間最強音,形成共同防范社會風險、共同構筑同心圓的良好局面,切實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政權安全。
2.按照分級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黨政班子對意識形態工作負主體責任。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和輿情處置,地方黨委(黨組)書記是第一責任人,要旗幟鮮明地站在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第一線,帶頭抓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帶頭管陣地、把導向、強隊伍,帶頭批評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要問題親自過問,重大事件親自處置。分管黨務和宣傳的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協助黨組書記抓好統籌協調指導工作,推動網絡意識形態各項工作落實。班子其他成員根據工作分工,按照“一崗雙責”要求,抓好分管部門單位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對職責范圍內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負領導責任。日常工作中,一是大力加強黨員干部的理論武裝,不斷增強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二是大力加強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切實增強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三是持續傳播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文化思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贏網上輿論攻堅戰,鞏固壯大主流思想文化;四是教育新老網民遵紀守法,文明有序,營造愛網民、認同網民的網絡生態;五是走好網絡群眾路線,形成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干事創業、建設幸福和諧家園的良好社會風氣;六是切實加強和改進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及應急處置。
3.堅守重大突發事件輿論主導權,就是守護國家的主權和政權。持續把加強和改進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工作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黨對網絡輿情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增強履職盡責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嚴格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力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要壓實責任,制定實施《黨委(黨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黨委(黨組)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把黨管互聯網落到實處。要堅守陣地,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穩妥調控各類突發敏感輿情,有力批駁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觀點,堅決清理造謠污蔑言論、暴恐音視頻等各類有害信息,加強網絡舉報處置,打造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要強化治理,完善涵蓋領導管理、正能量傳播、內容管控、社會協同、網絡法治、技術治網等各方面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網絡治理由事后管理向過程治理轉變、多頭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治理。要嚴格執法,積極探索適應互聯網發展需要的網絡執法體制機制,依法懲治侵害個人信息安全等違法活動,保護群眾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03持續強化重大突發事件輿情監管是新聞宣傳和網信工作的核心要點
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下意識形態面臨的新態勢,宣傳和網信系統要配合黨委政府在加強改進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上,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表達不斷增添新內容,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始終保持旺盛的活力。在2018年8月21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黨的二十大對網信工作作出戰略部署,要牢記使命任務,細化任務舉措,著力推動落實。要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引導,防范網絡意識形態風險,提高網絡綜合治理效能,形成良好網絡生態,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1.進一步增強工作的洞察力,主動適應重大突發事件輿情的新特性。要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深刻認識到做好重大突發網上輿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以更加有力的舉措全面做好網上輿論工作,營造良好的網上輿論環境?,F在是人人都有一個“麥克風”,互聯網已成為社會矛盾問題的放大器、大眾民意訴求的集散地,輿論監督的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重大突發輿情事件層出不窮。因此,應對重大網絡輿情,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旦輿情應對不當,就會損害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形象。堅持日常輿情監管,就成為一個十分關鍵的重要基礎工作。面對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只有增強前瞻意識、創新意識,才能適應形勢的新變化,準確把握輿論導向,從而掌握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主動權,為我們黨各項事業推進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所以,處置重大突發事件輿論輿情,必須努力做到新聞宣傳工作著力點與媒體聚焦點相統一,新聞宣傳政策主張與通達社情民意相一致,弘揚社會正氣與加強輿論監督相結合。
2.進一步準確把握大局大勢,主動提高重大突發事件輿情的針對性。要跟蹤熱點、找準難點,準確把握每個時期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大勢,通過對輿情監管引導,展示工作成果;著力挖掘有深度、有分析、有研判的信息,為工作的加強與改進、創新與發展提供服務。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和單位一把手必須突出思想建設,增強應對網絡輿情的責任意識。把應對網絡輿情工作擺到與黨風廉政建設、信訪維穩工作、機關效能和干部作風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網絡輿情工作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實。通過有效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提高群眾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度。
3.進一步提高分析鑒別能力,主動掌控重大突發事件輿情的群體性。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網絡輿情上,重在加強引導。很多網絡輿情,只要正確引導,就會得到多數群眾的認同。積極把網上輿情引導到網下處理,多渠道引導輿情,針對網民的意見,向社會和群眾廣泛開展宣傳工作。做到“圍繞大局、把握大勢、關注大事”,為科學決策和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提供依據,開展有針對性的輿情分析研判。運用辯證、邏輯、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從群體性、階段性、思想性的角度,深入分析其特點和規律,增強“轉方式”輿論引導的前瞻性和針對性。建立健全互聯網重大輿情信息預警聯動機制和重點輿情地區、重點部門的網絡輿情直報機制,協調應對、妥善處置網上和社會熱點問題,及時占領輿論高地,提高防風險能力,完善滋養社會水平,把贏得群眾支持、奪得網民厚愛作為網信工作的重中之重。
04依法推進網信體制建設是黨委政府化解突發輿情危機的重中之重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國內不斷變化的新實踐,要實現依法精準處置重大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歷史重任,就要求各級黨員干部義無反顧地進一步提高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各種科學理論的自覺性,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方法論和世界觀為指導,以與時俱進的理論為思想武器,應對挑戰,解決問題,依法依規推進網信事業建設。
1.過度封控信息導致輿情泛濫,必須建立引導機制,嚴防掩耳盜鈴。重大突發事件信息的過度控制導致輿情泛濫,使公眾只能夠獲得有限的真實信息。低量信息或許暫時確保政治穩定,但長期的低量信息會導致信息貧困,表面上穩定是危機的前夜,而信息超量也會導致信息污染,給政治穩定產生威脅。部分地區在過去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處理中,常常采用回避、封堵的辦法,淡化處理重大突發事件報道,避免信息擴散后增添工作難度,引發社會震蕩,影響政府形象。由于正常信息過度控制直接導致信息短缺,進而產生神秘感和各種小道消息,真實信息有限流動,虛假信息廣泛傳播。在網絡傳播放大作用下,信息的混亂、錯誤、拖延會引起公眾恐慌,對政府形象和新聞媒體公信力形成巨大破壞。同時,當網絡信息未經篩選、解釋而紛至沓來時,會造成輿論生態失調,引發公眾不滿,對社會正常秩序、公眾根本利益以及政府職能運行產生嚴重威脅。這就亟須黨委政府完善三點:一是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機制。豐富信息公開形式,把傳統媒體與網絡相結合,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信息公開渠道,加快政府信息公開進程,讓謠言止于公開。二是建立網上新聞發言人和網評疏導機制。以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公開正面客觀地說明事實。同時,又站在黨和政府的立場上對民眾情緒進行疏導,智慧地講真話,不說套話、假話,主動向社會提供新聞信息服務。盡最大力量培育完善網評隊伍,關鍵時刻說得準說得贏。三是建立虛假信息懲處機制。利用法律對制造謠言和擾亂網絡秩序的惡意行為予以最快最嚴打擊。謀劃建立市縣區網絡執法隊伍,以防遇到突發網絡事件,受制于人,影響大局。
2.相關部門要合力完善管理體制,提高應急指揮效能,嚴防各自為政。通過設立綜合性決策協調應對機構和常設的辦事機構,加強黨委政府部門間的協調以提高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是許多發達國家的共同做法。地方黨委政府可建立由宣傳、網信、公安等部門直接領導,各部門單位參加的輿情監管機構,當突發事件到來時,迅速轉成網絡安全應急指揮中心。這樣可以將輿情突發事件的處理從一種非流程化的決策過程,轉變為一種程序化的決策過程,提高有關部門的應急響應時間,形成負面輿情正面處置應對的強勢機制。注意強化三點:一是加強領導。真正發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成員作用,真正共同負責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及電子政務的指導和管理,強化互聯網統一規劃和建設管理,鞏固網絡輿情的監測、研判和應對等工作機制。尤其在編制、資金、政策上真正落實到位,而不是宣傳網信部門唱獨角戲。同時,建立健全宣傳網信隊伍互動機制,定期實行中央與地方宣傳網信系統人員輪崗掛職任職機制,將隊伍建設與輿情處置工作有機結合,形成上下齊抓共管、異口同聲。二是明確職責。建立一套靈活有效的工作機制,明確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避免職能交叉、多頭管理問題的發生,搞好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形成合力。三是創新體制。嘗試網信系統部分地區在管理體制上實行垂直管理,從而進一步科學掌控互聯網發展、管理、宣傳、引導、監控、處置等工作主動權。
3.黨委政府要加大自有平臺建設,強化處置主導權,嚴防泛化異化。公眾輿論具有可控制性和可引導性。網絡傳播的特點使任何人在網絡上都有傳播信息的可能,但實踐證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無條件接受網上的全部信息,人們更傾向于接受有一定權威性的網站平臺。因此,官方網絡平臺應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圍繞熱點問題,及時披露信息,組織有深度、有說服力的信息傳播,解疑釋惑,維護正確輿論導向。地方黨委政府在接受公眾輿論監督、改進公共管理與服務的同時,還應加強與公眾的互動,主動充當“意見領袖”,正面引導群眾的討論,及時批駁敵對勢力的造謠、攻擊和污蔑,為改革發展穩定創造良好的環境。一是真正形成可管可控的一張網。探索建立健全中央和省市縣鄉重大突發網絡輿情監控處置共享平臺,可先從中央垂直到縣區。建立網上統一戰線,在網絡媒體和重點平臺上廣泛爭取支持者,使輿論向理性、可控的方向發展,真正形成可管可控的一張網。二是加強黨委政府門戶網站和新媒體建設。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和麻煩的良藥,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在政策、人力、財力上扶持黨委政府網站和新媒體建設,擴大主流網站在網民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使其真正成為能對本地網絡輿論起主導作用的權威網站。同時,發揮體制優勢打造地方新媒體平臺陣地。充分發揮黨委政府財力、政策和信息優勢,營造網上主流輿論話語權。三是搭建黨委政府和民眾貼心溝通的橋梁。加強部長、省長、市長、縣長、鄉長信箱、在線訪談、留言板等黨委政府與公眾交流互動平臺建設,將網上施政和溝通作為了解民情、采集民意、匯聚民智的重要工作舉措,真誠客觀及時回應群眾訴求,讓互聯網成為黨委政府和民眾之間真情交流、貼心溝通的橋梁,用堅實的一磚一瓦,構筑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長城,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實支撐。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 河北網絡辟謠平臺 | 河北省互聯網信息辦 河北公益網 - 河北公益權威門戶網站
地址:石家莊市師范街75號省直機關綜合辦公樓
法律顧問:張志火 、孟宏偉 供稿郵箱:50833247@qq.com 國家工信部備案號:冀ICP備15009779號-1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冀)字第00232號 www.smittysbrewreview.com hbgy.hbxxzx.com.cn 河北公益信息傳播中心 河北公益輿情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