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流
近日,中國社科院社會心理與行為實驗室以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未成年人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數字生活與網絡保護研究報告(2021~2022)》。其中披露,未成年人刷短視頻越頻繁價值觀取向越受影響。頻繁看視頻或短視頻的未成年人,與從不或很少看視頻或短視頻的未成年人相比,更注重財富、名氣和外表這些外在價值取向,從而降低對個人成長等內在價值的關注度。(據《法治日報》12月26日報道)
近年來,短視頻越來越火爆。上述《報告》顯示,接近半數未成年人通過短視頻、視頻平臺獲取社會重大事件信息。然而對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而言,短視頻是把雙刃劍:導向正確、有意義有價值的短視頻,可以讓人獲取知識、受到教育,而內容消極的短視頻很容易使未成年人沉迷于低級快樂,進而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其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短視頻低齡化,亟須網絡保護精準化。這需要盡快完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規,形成系統性、整體性規范體系,讓監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短視頻平臺方則要加強自律、守土有責,不能只將眼光集中在吸引流量、賺取利潤等商業價值和資本利益上,而要更加關注數字內容的價值導向,出臺短視頻制作標準,嚴格審核短視頻內容,尤其要有效限制炫富、躺平等消極負面內容,積極探索利用新技術支撐優質數字內容輸出,向未成年人用戶推送導向正確的內容,主動構建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短視頻制作者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堅守職業道德,用正能量獲得大流量。
讓未成年人擺脫短視頻的誘惑,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至關重要。學校要履行好教育職責,幫助孩子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導他們健康、有節制地使用各類網絡平臺。家長要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創造條件培養孩子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養成健康的興趣愛好,自覺遠離形形色色的誘惑,把時間和精力放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來。
清除雜草的最好辦法就是種上莊稼。加強疏通引導,各方形成合力,就能讓網絡內容對未成年人的價值取向起到積極引導作用,助力孩子們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